随着又一批20名新生入学,这座经国家宗教局特别批准成立、办学七年仍处于“筹建”状态、国内唯一一所培养佛教国际性交流人才的佛教大学,将迎来它重大历史转机时刻——鉴真学院主管教育与院务的副院长蒋寿建用出人意料的发言高调宣布:今年要集中力量,改变学院的“筹建”状态,把去“筹”后“转正”的鉴真学院打造成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佛教学院。
常务副院长能修更是排出了具体时间表——今年11月底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期间,摘掉鉴真学院头上那顶“筹”字帽子。
在昨天的开学仪式上,一批行业内顶尖的专家教授被聘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各专业新学期的选修课程表上,已赫然出现古筝、古琴、武术、国画等新面孔。这些动静,已可管窥平静的鉴真学院内即将要出现的巨变。
与众不同: 获国家宗教局特批成立
在国内众多的佛学院中,鉴真佛教学院的开办历程,太显与众不同。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创建鉴真佛教学府可谓殚精竭虑。早在1993年,赵朴初即提议在大明寺创办以鉴真命名的佛教高等学府。
5年后,赵朴初再次在不同场合表示:“扬州是鉴真故乡,在扬州办鉴真学院,我心里赞成,完全支持。办鉴真大学有利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有利于中日友好。要把鉴真学院办成有特色的高等级佛教学院。”随即,赵朴初题写院名。
在各级领导、社会和海内外佛教四众努力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省、市宗教部门领导下,市佛教协会与大明寺多方奔走,积极推进申办事宜。
2003年,扬州建设鉴真学院的设想获得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大力支持。同年3月,国家宗教局正式行文,鉴真学院建设获得国家批准并正式奠基。
国内唯一: 培养佛教国际交流人才
1200多年前,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大和尚东渡扶桑,传播盛唐文化,历经失败、双目失明的鉴真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终获成功。鉴真,不仅是中日友好交往的文化圣者,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交往、播撒友谊的代名词。
多年来,我国佛教国际交流人才的匮乏,不仅成为制约佛教中外交往的瓶颈,而且成为在国际上正确宣传我国宗教政策、批判邪教的障碍。作为一座以“鉴真”命名的佛学院,办学宗旨理所当然地定位于传承大师精神、扩大对外交往、缔结和平友谊。
2006年、2007年鉴真学院正式宣告开学,两年招收了两年制和一年制的本科预科班。2008年经国宗局同意,正式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学制四年,分别开设英语、日语两个专业,形成预科和本科两个教学层次。学院旨在培养具有鉴真精神、精通外语,毕业后能从事佛教对外交流、佛经翻译、佛教外语教学等方面人才,是目前中国佛教唯一的外语院校。
14个省份的数十名僧人慕名来到鉴真大师的故乡学习,标志着我国第一所以培养佛教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人才,尤其是培养佛教国际交流专业人才的佛学院迈出了实质性办学的第一步。
突围谋变: 把“鉴真”特色做得更“特”
即便放眼东南亚,鉴真学院的硬件条件也可谓实力超群。地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核心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计划投资4亿元;学院规划面积30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仿唐建筑的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一应俱全,生活区、运动区逐步完善;拥有目前中国佛教学院中规模最大的鉴真图书馆,十余万册佛教类典籍、文史哲类书籍,足够满足学员求新求知。
“即便是省级的佛学院,能与之相当的也是凤毛麟角。”市宗教局有关人士介绍说,不过,鉴真学院也存在“硬件太硬、软件太软”的困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其快速发展,除了专业课程设置不尽系统科学外,师资、办学经费等也因为学院的“筹建”状态,而成为发展最大的“拦路虎”。
“一个‘筹’字,意味着学院办学还未步入正轨,去‘筹’,就是表明我们理顺办学机制、改进办学作风,科学、系统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决心。”
蒋寿建的去“筹”化的突破之路已经付诸行动,其核心仅6个字——懂教育、会办学。
在最为棘手的办学经费难题上,通过一系列的争取与运作,鉴真学院已经获得政府及有关机构、个人的支持,向“自主办学、独立财政”转型。市级财政立项,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大明寺资助,海内外高僧大德的捐赠……通过多渠道筹资,办学经费已初步得到解决。
在办学软肋师资力量方面,鉴真学院依托扬州大学和地方高校,有针对性地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和专业带头人。在昨天的开学典礼上,方文礼、石卫东、仇志刚、蒋伏虎、刘澄、张弓……13位专家、学科带头人获颁特聘教授与客座教授聘书,搭建起学院师资的豪华阵容。
与此同时,教学大纲也新鲜出炉,为各专业国际性佛学人才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紧凑,设置系统科学,凸显“打牢基础、强化专业、因材施教、学修一体”的教学理念。
“这些现在是课程,将来可能是专业,鉴真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学员的各种技能,在国内佛学院中开创规范教学体系,成为业内带头兵。”能修说,鉴真学院正在推动与台湾佛光山大学、澳洲大学、美国西来大学、日本正眼大学等一批国内外大学的合作,将来鉴真学院的学生既可以到上述大学深造,也可吸纳这些大学的学生前来修学。
“外语教学、注重律学研究、弘扬鉴真精神”,这三大鉴真学院的特色将会更加凸显。“佛学院冠以‘鉴真’之名,这是鉴真大师给我们留下的福报,这是学院的‘金字招牌’、‘钻石招牌’,我们只能办好,也必须办好。”蒋寿建表示,鉴真学院要办出影响,必须始终将鉴真精神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
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市宗教局局长陈云观表示,将全力支持鉴真学院的办学思路,通过鉴真学院拓展扬州与日韩、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的联系,“使鉴真学院真正地成为缔结友谊的使者、维护世界和平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