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鉴真文化研究 > 研究文章

鉴真,一面高扬的人文旗帜
2005年3月18日 阅读5950次

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穿越1250周年悠远的时空隧道,鉴真,用他生命点亮的佛灯,依然如日悬空,光明灿烂。鉴真,在史册上不仅留下一个千古不朽的名字,留下弘扬佛法传授戒律构筑中日文化交流虹桥的光辉业绩,更值得珍贵的是在人类文明进步中高扬起人文旗帜,其精神甘泉是子孙万代取之不竭,受之无穷的财富。

 

在人类文明史上,总有一些豪杰英才,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以睿智的目光进行抉择,以大无畏的人格、大牺牲的精神去实现目标。鉴真,就是中华民族中杰出的代表。

 

鉴真接受邀请东渡传授戒律,已是55岁(742)的佛门高僧了。55岁是成熟的年纪,学识、威望、业绩均已水到渠成。继道岸、义威之后,鉴真为东南戒律宗首,仰为“江淮化主”,作为大明寺的住持,受到众多高僧弟子的爱戴,一呼百应,一应俱全,他完全可以高坐讲坛,享一方福田,为什么偏偏立下如此宏愿?他也完全可以派出众多高僧弟子中的某位代他讲法授律,为什么果断决定自身践行?难道他不知沧海阻隔,风涛险恶,作了轻率的表态?据日本奈良时期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鉴真正在为众僧讲授戒律时,日僧荣睿、普照呈词恳切,天皇以下臣民皈依佛门之心殷切,佛教界企盼中国传戒大和尚早日赴扶桑授戒。鉴真怦然心动,似有所思,遂问座下众僧:“可有人愿去佛法兴隆有缘的日本传法吗?” 众僧默然不答。鉴真追问:“真的没有人想去吗?”祥彦道:“东渡日本,航路遥遥,生死难料,况且修业刚半,谁都回答不得。”和尚毅然表态:“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祥彦应道:“尊师既去,我愿随行。”随行有21人报名愿往。

这场对话,看似平淡,实质是何去何从的抉择考验。祥彦申述的不无道理,但和鉴真所站的高度绝然不同。鉴真不是盲目从行,而是从日僧诚切的邀请中,听到了佛的召唤,感到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只要是“法事”,便是高于一切,又“何惜身命”!宏愿之立,正是他忠于教义,不惜牺牲一切弘扬佛法的坚贞,也是他生命的追求所在。“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在这场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可以见到鉴真关爱众生的胸怀和准备牺牲一切的精神。

 

鉴真作出东渡日本的果断决定,决非偶然,多年刻苦的修炼、执着的追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涵养起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从平凡的“人性”走向脱俗的“佛性”的艰难过程。

 

他出身江阳贫寒家庭,14岁随作为居士的父亲去大云寺参拜,第一眼见到慈悲的佛像,立即产生心灵的感应,向父亲提出要皈依佛门,这对一般懵懂少年来说简直难以理解。鉴真的诚心感动了父亲,父亲就将他委托给自己的老师智满禅师,这可说是鉴真生命的第一次觉醒。

佛门的清苦,众所周知,要摒弃七情六欲,耐得住青灯黄卷,人世间的一切享受都要舍弃,走出这一步是另一重天地,而戒律,除了形式的规范之外,更注重对佛经义理的透彻悟觉,自我的约束修行。一个涉世不深基础浅薄的少年,一下出世改变了环境,投入佛学深奥的殿堂,最终奔向律宗大师的峰位,这里要经过多少艰苦的跋涉和顽强进取!史册虽无详尽记载,但可以想象他刻苦发愤攻读的情景。他先后从智满、道岸、弘景、义威等诸师,受具足戒,研三藏经,受菩萨戒,精通“五明”。他把“修”和“行”结合起来,20岁随道岸西游二京,他不囿门户,凡有高僧所在,他都叩门求学,探讨佛义。在佛法戒律之外,他在梵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草药医术、书法镂刻等方面广泛涉猎,时有进益。经过20多年的精进博取,以至46岁时就登上戒律大师的讲座,成为名声遐迩的大唐和尚了。这个漫长的修炼过程,也锤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这就使我们清楚看到,没有一个从平凡“人性”走向“佛性”的艰苦过程,没有炼就一个金刚雄强之身,他又何以挑起东渡传律这副重担?任何人要完成一项伟业,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如果不在思想上精神上作好充分准备,如果不在人格上站起来,那最大的宏愿也只是一句空话!

 

鉴真东渡,拦在面前的有沧溟万里,海涛凶险;有僧侣内部的思想分歧,门户之见;有世俗的偏见,官府的阻挠;还有饥饿、病痛、丧徒、背弃、眼盲等种种肉体上感情上的折磨,经历失败、挫折、迂回、反思、积聚、重新扬帆挺进的六次回合,鉴真始终用佛的精神激励自己,用佛的精神感召大家。鉴真东渡,不仅是向大自然的挑战,也是向自身生命极限的挑战,他的胆魄、智勇、沉着、坚毅,呈现了生命的大气象。

 

鉴真东渡,从天宝元年(742)到天宝12年(753)前后经历十二载,六个回合,谱写了事业和生命最光辉的篇章。依日本当代大画家东山魁夷所言,这是他第二人生的开始。

鉴真东渡,不象明代郑和下西洋那样声势浩大的官方举措,纯属于民间交流活动,无论是从人力上、财力上都是有限的,因而鉴真所遇到的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

缺乏远洋航海设备和经验的鉴真,以樯帆舟楫去迎战洋流、暗礁、飓风、暴雨和惊涛骇浪,航向难以定位、航期难以控制,必然会遇到缺水断粮、晕船得病,甚至樯折舟覆、葬身鱼腹的可能。日本唐招提寺所藏的《东征传画卷》五卷,生动描绘鉴真东渡的事迹。其中第二次东渡,在狼沟浦遇险的场面惊心动魄。船遭飓风恶浪袭击,樯倾船破,渐渐下沉,落水的人影在浪间挣扎,货物经箱在海上飘浮,时值隆冬,天寒风急,被迫上岸的鉴真坐在乌草上指挥营救,可是如此险境得救者十之有几呢?第五次东渡,在海上遭受的磨难远胜于前几次,因季候风向难测,在东海来回飘泊折腾,长达二个多月,耗尽积存物资,舟中淡水用尽,中午只能以少许生米充饥,难以下咽。煎熬之中,仍未到达扶桑,强劲的东北风,一直把破船吹到海南岛。这一年,鉴真已是61岁的高龄了。以生命为赌注的海上搏斗前后有4次,说不定哪一次就会被风浪吞噬,鉴真难道没有想到过死?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去冲刺,我们平时所说的“大无畏”、“大牺牲”的精神,鉴真用行动作了生动的注释。

鉴真东渡,遇到的第二重困难是僧侣的思想的分歧和外界的压力。传律授法,是鉴真的重任,但要完成东渡这项伟业,却又不是鉴真一人所能承担,必然要在僧俗中组织起一支队伍,凝聚起一种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和能量,去破关突隘。鉴真东渡,除荣睿、普照以外的大批僧侣外出并没有得到唐朝政府的许可,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偷渡”,鉴真东渡的目的也不可能被外界所理解,因而必然要遭到种种阻碍。第一次东渡一切准备就绪,却因为道航和朝鲜籍僧人如海发生争执而祸起萧墙,道航认为如海学养德行平平,不宜前往惹恼了如海,如海告官,诬称道航等人“造船入海,与海贼连”,谎称有“五百海贼入城来”里应外合。淮南采访处衙门便捉拿荣睿、普照、道航等人查办,直到弄清是诬告,官府仍没收船只,第一次东渡计划就此搁置。这次东渡的失败提醒鉴真,他在日后的谋划中,更注重人员的选拔和思想的统一,注意和官府的沟通,内部的运作技巧。第二次东渡在狼沟浦遇险,在实战经历中,不乏有佛心动摇,自动离去者,鉴真从容应对,以自身的坚定信仰感染影响众人;第三次东渡,触礁桑石山,搁浅荒石,水米俱尽,幸好渔夫发现得救,住明州阿育王寺。越州的僧侣闻悉鉴真要去日本,便递请官府进行挽留,并认为鉴真赴日是荣睿引诱,只要处置荣睿,即可打消鉴真赴日念头。于是山阴县尉逮捕了荣睿,竟要递送进京。面对这种由不理解进而恶化到连锅端的极端处置,鉴真沉住了气,一是以诚感人,二是设法营救,最后终于解开死结,疏通官府,荣睿因病假释,向朝廷报称亡故。

如果说大自然的惊涛骇浪是够凶险,那么人世间的复杂矛盾更难以预测。三次东渡失败,鉴真卷进了更大的人事漩涡。第四次,当鉴真准备取道福州买船东渡时,以灵佑为首的弟子会同扬州各大寺院的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告官阻拦,虽然是出于一片爱心,但又使鉴真又一轮宏伟计划宣告破产,鉴真等人在浙江黄岩被江东处置使截回,送回扬州严加守护。此举令鉴真极为痛心,从此不认灵佑为弟子。灵佑为师父的一身正气和矢志不渝的佛心震慑,他的行为被准备东渡的众僧蔑视。灵佑反思觉醒,痛责自身浅薄,为了求得师父的宽恕,站在鉴真房前忏悔,每天自初更侍立至五更,一站就是60天。这是一种信念意志的较量,一种“恒”的精神的提升和感化。鉴真是守“恒”,识“恒”,在东渡的去从上不作半点妥协、让步。灵佑是读“恒”,悟“恒”,对自己的偏隘、过失也不作半点原谅、宽恕。两人都在痛苦中选择,都在选择中舍弃,最后为“恒”的光焰融合一体。澄清世俗浮翳,洞烛生命奥秘,在“佛心”的感召下,携手再赴征程。这是鉴真人格力量的又一次胜利。

鉴真东渡还有来自自身肉体上和感情上的煎熬。鉴真是座“佛”,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东渡,是从“佛性”再次走向“人性”的过程。风涛恶浪、触礁遇险、断水断粮、酷暑风寒、疾病瘟疫,一重重困难推到他面前;内部纷争、祸起萧墙、世俗偏见、官府阻挠、人心焕散、财力匮乏一次次压力接踵而至,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再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难以忍受的,特别是第五次东渡,船漂泊到海南,重返扬州的千里归途中,荣睿病死,普照分手,祥彦诀别,这对一个63岁的老人,是难以想象的打击!这三位忠心弟子始终是东渡的中坚力量,患难与共,生死难离,为此鉴真对荣睿之死,悲痛得数日不进滴水,几乎昏迷,与普照分手时悲泣说:为传戒律,发愿过海,遂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于是分手,感念天喻!弟子祥彦在吉安病逝,鉴真抚摸着他的遗体悲呼:“祥呵,祥呵——!”而这时,因遭受暑热瘴气,毒火攻心,致使他双目失明(专家学者对此持有异议,暂且不说)沉入一片茫茫黑暗,如果此时鉴真稍一动摇:“这是佛的旨意,不必前去冒险”,那么就堕入人生真正的黑暗,历史也因此留下遗憾的一笔。鉴真在痛苦中挣扎,在孤寂无援中重新凝聚,在僧侣的献身中更感到责任重大。眼睛失明了,但他看到一片莲花灿烂的佛国,看到佛对他又一次召唤,佛国需要他去献身营造,他心中点亮起一盏压住千倾风涛,照亮万里沧漠的佛灯!

 

面对鉴真,仰视着看,他是佛门的骄傲,他是民族的脊梁,推动人类文明进展的伟大功勋;平视着看,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博爱之心的人,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毅力去实践一项宏伟的事业,在向生命极限的挑战中体现了生命的价值。鉴真是一面镜子:他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佛心”和成“佛”的机缘,就看你能不能刻苦修炼和持之以恒去实践去献身。

鉴真,这面高扬的人文旗帜,永远有感召我们前进的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电话:0514-87302200 传真:0514-87302200 地址:扬州市平山路九号  邮箱:jianzhen@jianzhen.net 邮编:225007
版权所有:鉴真佛教学院 苏ICP备05066128号 设计制作:大自然网络